氣喘用藥及注意事項

 

         氣喘是一種慢性的呼吸道發炎疾病,呼吸道會變得紅、腫,窄縮以及對於有刺激性
的異物過度敏感,其主要表現症狀為喘鳴、咳嗽、胸悶與呼吸困難。目前氣喘的治療
強調早期使用吸入型抗發炎藥物(如:吸入式類固醇)以控制氣管之發炎反應,而需
要時才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以緩解急性支氣管收縮,或者用於預防運動引起的氣
喘。

      目前氣喘用藥主要分為症狀緩解劑(有症狀時短期使用)和疾病控制劑(預防性
長期使用)二大類:所謂的症狀緩解劑包括交感神經性支氣管擴張劑、抗膽鹼激素支
氣管擴張劑,其經由支氣管擴張的效果,緩解病人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的症狀。一
般而言作用快且效果佳,但對疾病本質沒有根本的療效,應被視為急性治療藥物。而
疾病控制劑主要包括抗發炎藥物、抗過敏藥物和茶鹼類支氣管擴張劑;這些藥物常需要 每天服用,且須一段時間的治療才有明顯的療效,但其作用主要是針對氣喘發病的主要機轉,即是氣喘發作根本性的治療,因此抗發炎藥物中的吸入性類固醇是至今最有效的抗氣喘藥物。

      交感神經性支氣管擴張劑使用後常見副作用為心悸心跳加速手抖等不良反應;抗膽鹼激素支氣管擴張劑使用後常見副作用為口乾、便秘、尿滯留(前列腺肥大者須慎用);抗發炎藥物使用後常見副作用為月亮臉、水牛肩,但以吸入給藥副作用較少;茶鹼類支氣管擴張劑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心跳加速、暈眩等。氣喘用藥除了口服、針劑,還有吸入劑型。吸入性藥物的優點是直接將藥物吸入至肺部,藥效迅速、使用劑量低、無全身副作用,但患者需學習如何操作,且能自行吸氣。吸入性類固醇抗發炎效果佳,為現今氣喘治療的第一線藥物,所需治療劑量低、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不會傷害肝腎,但在吸入過程中會有部分沉積在喉嚨,產生喉嚨不適或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情形,需於吸藥後多漱口。

      氣喘的衛教所包含的範圍很廣泛,要遵守幾個大原則:氣喘病人應積極控制與處
理自己的氣喘,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並且維持正常生活;避免接觸會引發氣喘的過
敏原;病人應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藥物,並以症狀及尖鋒流速計的使用來監測病情,若氣喘病情有變化,應該以病人的病情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